考研笔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冲刺攻略(11)

2012/10/18 10:36:49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三章第1节)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揭示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剩余价值的基本生产方法,说明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并进一步阐述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揭露资本主义积累的本质及其对无产阶级状况的影响,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以及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学习建议】 本章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揭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学习本章要注意把握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体系,掌握各个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认清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本章的重点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积累的实质、相对过剩人口规律,本章的难点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资本有机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的关系等。

  【主要知识点】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形式、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本章小结】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需要具备两个社会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剩余价值率为考察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由于工作日的将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资本主义再生产分为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

  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基本内容】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商品的流通形式是:W—G—W,资本的流通形式是:G—W—G′。⑴两种流通形式在形式上的区别是:①买和卖的顺序不同;②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③流通的媒介不同。⑵两种流通形式在内容和目的上的区别是:商品流通的内容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流通的目的是取得特定的使用价值以满足商品生产者的需要;资本流通的内容是流通终点的货币大于起点的货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比预付货币更多的价值,即价值增殖。⑶两种流通形式在运动限度上的区别是:商品的运动是有限的,资本的运动是无限的。

  G—W—G′这个公式,最明显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共同特点,因此称为资本总公式。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按照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增殖价值,但资本在运动中却实现了价值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的矛盾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流通中的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都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同样,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价值增殖,因为商品所有者只有在流通领域才会发生关系,价值才有可能发生增殖。

  根据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这一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才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社会条件:①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是法律上的自由人,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②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才形成。劳动力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

  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点。

  ⑴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⑵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重点难点分析】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⑴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从形式上看,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这是因为:按照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在流通中不可能增殖,但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则是经过流通过程,产生了价值增殖。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⑵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由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可以看出: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增殖,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流通中的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都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同样,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价值增殖,因为商品所有者只有在流通领域才会发生关系,价值才有可能发生增殖。因此,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⑶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由于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因而根据这个条件来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我们看到,在G-W-G′的运动过程中,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也不能发生在W-G′阶段上,只能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因为在这一阶段上,货币只是代表一个既定的价值量;货币所有者只有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才有可能发生增殖,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可以创造出比这个商品自身还要大的价值。因此,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概念辨析】

  劳动力与劳动力商品

  ⑴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⑵劳动力成为商品,却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①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是法律上的自由人,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②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才形成。劳动力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

  2024考研人数已公布,达43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5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